400-700-2828
新世纪研究

浙江新世纪期货有限公司是1993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
总局核准注册成立的国内第一批专业期货公司

终极泡沫的形成——投机者之殇
发布日期:2018-05-25

我问过很多前辈,是怎么在混乱,多变的市场中活下来的。

我们都可以在happy hour里相互吐槽市场的多变,

互相比较彼此的策略,持仓想法,甚至是吐槽某人的pnl

图表交易者吹嘘着自己的技术分析

长期投资者侃侃而谈似是而非的基本面

期权交易者吐槽technical analysis 是voodoo是bullshit,

对基本面更加不以为然,他们只看希腊值greeks

在这个市场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圣杯。

然而却不知道他们寻找的是自己。

是最适合自己本性的交易系统。

然而被许多交易员忽视的是,对于泡沫,非理性价格的修复。

而这往往带来的,是最巨大的交易机会。

然而这样的交易机会,往往伴随着忍耐,孤独,等待,误解。

还有亏损,恐惧,害怕自己终将一败涂地,一事无成。

害怕自己终将陷入贫困。

和市场硬扛中间经历的无数失眠的夜晚。

有时我问自己,为什么得以支撑下来。

为什么这样令我痛苦万分,甚至是恐惧的市场,会让我着迷。

然而很多人写到了盈利,写到了xxx是如何成功,如何持续地成功。

然而却没有几个人提到这个市场,是如何无情,残暴。

没有几个交易员热衷于去讨论所谓的“泡沫”,他们习惯了固定的套利模式。

固定的市场范式。

当我看着身边那些拿着投资者的钱疯狂做空vix做多xiv豪赚了几年钱的交易员是如何一天亏完。

那些曾经仗着瑞士央行许诺在瑞郎兑欧元1.2汇率而来回套利瑞郎的交易员,又是如何一天内,由于欧洲央行qe的缘故纷纷爆仓。

我理解了,事物以及市场的发展终将出乎意料,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而这些不确定性,逐渐滋养着巨大的泡沫。

著名金融博客zerohedge的slogan让我感慨万分。

On a long enough timeline the survival rate for everyone drops to Zero.


这句看似废话,然而却和凯恩斯的一句名言遥相呼应。


“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将死去!” 


见证了1929~1933年市场大萧条的凯恩斯,面对着崩溃的经济,愤怒地喊出了这句话。而正是这名在经济学界,如同弥赛亚一般的经济英雄的鼓吹下,政府开始强力调节,不断介入市场。

然而最应该看到泡沫的凯恩斯,失败了,他并没有看到行程中并逐渐加速的泡沫。利维摩尔做到了,他看到了巨大的泡沫,他看到了人性的疯狂。

在交易员的话题中,难免会提到伟大的,孤独的那名交易者。

杰西利维摩尔(Jessie Livermoore),是如何使用自有资金做空了这场凯恩斯都未曾遇见的大萧条。他做到了连凯恩斯都做不到的事,然而最后他却自尽了。

这样一个天才的投机者,从完全不入流的对赌行(bucket shop) 做起,当时甚至都没有任何技术分析流派供他学习,他就像是为了投机这门事业而生的天才一样,开始接触任何一个公开市场所能够交易的品种,以及不放过任何可以修炼自身技艺的机会。

然而市场上很少有他的追随者提起,笔者基本没有度过有人提起他最喜爱的一本著作,1841年出版的,由苏格兰(可能是最早的从众心理学的研究者)作家Chales Mackay出版的“Memoirs of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tions" (大众狂热白皮书)的,讲述大众是如何疯狂,如何集体失去理智的。这本书囊括了历史,疯狂的十字军东征,炼金术,经济泡沫,甚至是火烧女巫这类人类文明的黑暗部分。本书包含三个部分"National Delusions国家幻觉""Peculiar Follies特别的愚蠢", 和"Philosophical Delusions哲学幻想".

这本书同样是传奇投机者,被人称为“华尔街之狼”的伯纳德. 巴鲁克(Bernard Baruch)至为推崇的一本著作。这本云集了各种人类历史上非理性行为,战争,以及集体癫狂的书籍流传后世,为不同的伟大的投机者所争相传阅。

而所有的金融危机,泡沫,都遵循相似的轨迹。

泡沫如何形成,如何判断泡沫?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必要条件。

1. 全新的,带有想象空间的新兴产品,技术,或是从未见过的事物。

人类的盲区,在于对于未知事物的狂热,幻想,和神话。

因此往往在现有技术基础之上疯狂做出超出合理预期的想象。

而人类对于价值的界定,往往需要依赖替代物的价格水平。

因此当新技术横空出世时,往往会得到超乎基本面的估价。

同时价值投资者由于缺乏可做类比的替代物作为锚定物,因此无法客观估计新兴事物的价值。价值投资者往往依赖于过去存在的模式,以及固定的商业模式,以及可被评断的标准,因此往往无法抓住泡沫快速膨胀的收益。

举例来说:

比特币,荷兰郁金香,区块链,蒸汽机,汽车,飞机,互联网科技泡沫等等

2. 推波助澜的监管者

学院派出身的监管者,往往是价格,市场有效论的信徒,他们认为价格最终将趋于稳定,而他们对自有能力的盲目自信,以及对于市场的误判(不是每个官员都操过盘)使得他们过度依赖“后视镜”——大量的统计数据。

他们往往应该是通货膨胀终极的屠龙者,而最终他们本身却成为了最恐怖的巨龙。

3. 极度贪婪的市场参与者

这个市场即使是最精明的机构投资者,也存在贪婪的动机以及贪婪的能力。

假定市场参与者,永远遵守规则,永远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

这样的偏见,谣言,群体行为终将酿成巨大的悲剧。比如说,犹太人屠杀,纳粹,比如说以宗教为名,焚烧女巫,进行十字军的掠夺。

1720年阿姆斯特丹南海泡沫的卖股人

人类历史上最大、最早的一次股灾,是发生在18世纪初叶的英国“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这次股灾堪称经典,几乎囊括了股灾的全部典型特征,在其后近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南海泡沫”的幽灵一直在全球股市的上方盘旋。后世之后的金融危机,基本都遵循同样的、“范式(paradigm”

南海泡沫事件并不复杂。

1711年,经过议院批准,伦敦有名的商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名为“南海”(指现在的秘鲁和墨西哥湾)的公司。南海公司成立之初,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为了支付每年约60万英镑的利息(政府债券年利率6%),作为交换的筹码,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酒、醋、印度货、缫丝、烟草、鲸鳍和其它一些商品实行了永久退税政策,并许可他们享有南海贸易的垄断权。

在当时的英国,几乎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量的金银矿藏,只要英国的商船到达那里,数以万计的“金砖银锭”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令可怜的普通民众始料未及的是,这不过是南海公司的“喙头”。真实的情况是:当时的欧洲强国西班牙已垄断了欧洲与南美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贸易基础设施,英国政府给南海公司开出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英国、西班牙两国政府的协议上白纸黑字地写着:英国商船要使用西班牙在南美的港口设施,需要向西班牙交纳25%的利润,其余75%加征5%的税,唯一免税的是贩运奴隶,但只能运往墨西哥、秘鲁或智利。由此可见,南海公司的南美贸易垄断权并不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为了欺骗投资者购买南海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造谣说西班牙已承诺放弃智利和秘鲁海岸4个港口的征税权,以此来支撑摇摇欲坠的公司股价。

通过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并以此谋取暴利,是南海公司的经营策略。1719年年底到1720年年初,南海公司承诺以公司股票换国债的方式接收全部国债,并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公司发行的新股票。英国国债口碑不佳,使得投资者对南海公司的股票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众、参议员,甚至国王也禁不住诱惑,竟也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南海公司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南海公司的股票行情急剧上扬。1720年4月,南海公司新发行的300英磅面值的股票在一个月内便上升了近一倍,3个月后的7月份便涨到了每股1000英磅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的示范效应下,全英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以及所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这股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完全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人们唯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股票价格全线暴涨,1720年1月1日伦敦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只有190点,到了7月份突破了750点,半年之内翻了3番。

最荒谬、也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在南海泡沫中,一个骗子注册了一个叫南海投资的公司,在他的招股书上写道:“本公司在拉美有一个诱人的投资项目,现在需要融资,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暂时不能透露”(像不像ICO的白皮书?)。

第二天,当他打开公司的大门时,外边挤满了给他送支票的股民,他在6小时之内卖出了2000英镑的股票。

第三天,这个骗子就消失了。

新的发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组建,鱼龙混杂,骗子横行,股价暴涨,股市蕴藏着极大的风险,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损害英国的国家利益,也会损害南海公司的利益。

1720年6月,南海公司执行长说服英国国会,应出台法律对新公司的设立及新股发行实行严格管制。

1720年6月11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The Bubble Act,即《泡沫法》),结果有140家公司被注销。众多皮包公司被解散之后,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并无实质业绩的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外国投资者首先抛出南海股票,撤回资金,军队下达了要求军人回到岗位的命令。随着投机热潮的冷却,南海股价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为124英镑,“南海泡沫”终于破灭。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

南海泡沫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民众对新兴的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怀疑。

股灾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经济,接着是英国股市的百年沉寂。英国股票市场的衰落,也为100多年后美国全面超过英国埋下了伏笔。

然而由于监管者失去对新兴事物的决断力,同时处于利益上面的考量,以及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道德冲突,往往会变相加强这样的泡沫继续形成。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成功驯服通货膨胀这头猛兽时,将美联储的管理权交接给格林斯潘,然而格林斯潘无视于短暂经济繁荣背后潜在的经济泡沫,大胆开放金融监管政策,放松对投资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束缚(deregulation) ,而投资集中在大型机构的手上,资金以更高的杠杆操作,投机,泡沫开始膨胀,最终在某些关键领域爆发。

对于现任的监管者,以及央行等管理层来说,货币政策如印钞,注入流动性等,以及习惯性贬值本国货币,甚至是开放金融投机,都是远比改革,远比触碰到利益集团这些“难啃的骨头”更容易的选项。而往往是在最终灾难发生时,央行便提早失去了掌控力,以及消耗了所有的弹药。

比如说,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 ,极为被动的英国央行最终退出了ERM(欧洲汇率机制)

黑色星期三指1992年9月16日英国保守党政府因无力维持英镑的汇率下限而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ERM)。

著名投资经理人乔治·索罗斯通过大量做空英镑而获利超过10亿美元。据英国财政部于1997年的估计,英国为此付出了34亿美元的代价。

ERM: 英国最初于1990年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根据规定,各成员国有责任使本国货币汇率的波动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两德统一之后,德国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而提升利率,给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行低利率的国家造成了很大压力。英镑对马克间的汇率开始大跌,汇率逐渐逼近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2.778。

1992年9月16日上午,英国政府决定将利率由10%提升至15%,但无力缓解英镑下跌之势。当天晚上,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并将利率下调至12%。次日,又降回原先的10%。

而这使得索罗斯对于泡沫的特殊理解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在1997年,重新捕捉到机会的索罗斯,重创泰国央行。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带来的日元升值最终戳破了日本经济积累已久的高杠杆,日本曾经自诩的庞大外汇储备流失,房地产,金融机构,股市等市场由于杠杆相继崩溃,重蹈了类似南海泡沫破碎的灾难。和英国一样,日本最终失去了叫板西方发达国家,日元国际化的机会。

猎杀女巫的将军以及集体焚烧女巫

泡沫往往由偏见以及错误认识所驱动,而对新兴事物的神话,以及过度赞誉,往往是一种自我催眠式的诡辩。


美联储要的通胀如同脱缰之马失控的结局就是大宗商品的超级牛市,大宗的超级牛市最终使得commodity sector over supplied失控的投资狂潮将推高油价,高通胀留下来的高物价,高滞胀加上美联储不明确的前瞻指导以及十年美债持续升高,冲击3.07最终测试3.25收益率的红线,升息的压力以及由于大宗牛市的透支最终吸干系统流动性,给未来标普道琼斯带来潜在的巨大回调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违约狂潮(大家都懂得)以及美联储无休止的QE,以及过度金融化,过高杠杆将带来的恶之花。

投机者之殇,在于亲历疯狂,亲历贪婪,除了反手做空,我们无能为力。

我们看到了十步之外的毁灭,还有愚昧者的自取灭亡,以及自欺欺人。

而这种真相带来的孤独,悲剧的生命,促使了利维摩尔扣下了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尊敬的委托人: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为更加规范我司资管计划净值及资管计划相关信息的公示工作, 公司现决定变更资管产品净值及资管计划相关信息公示的方式,只对已有的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公示产品净值和相关公示信息。客户请点击下方“客户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 点击 “产品信息”、“产品净值”,查询产品净值和相关公示信息。 我司会按照资管合同约定,定期将资管产品的最新净值和相关公示登录用户名及密码发送到对应的委托人预留手机中。 如无法收取信息,可拨打资管部热线(0571-85175202)更新相关信息。

特此告知

登录
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